“這兩種技術路線都能實現無害化。”類鳴強調,焚燒處理法設備投入高、運行成本高、運行難度大,但是經過焚燒后減量化明顯,“剩余物很少”;高溫蒸煮法投資成本低、運營成本低,但減量化程度不足,“蒸煮處理后的廢渣還要找地方填埋”。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指南》建議“各地可根據本地區(qū)情況,因地制宜選擇肺炎疫情醫(yī)療廢物應急處置技術路線”,同時推薦“宜采用高溫焚燒方式處置”。類鳴解釋,這是最高處置標準,“集中焚燒熱解效果好,且有完備的煙氣處理系統,可以做到處置干凈徹底,達標排放”。
在具體操作層面
屬地醫(yī)廢要做到“日產日清”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在醫(yī)廢處置廠區(qū),員工安全也被擺在首位。處置生產操作規(guī)程做到流程明確、標準定量。此外,荊州公司還購置儲備了大量一次性鞋套,防止收運車輛清洗及車間地面消毒時產生的污水可能對員工腳部造成的感染;廠區(qū)設置“黃線制”警戒區(qū),以黃色警戒線為界,每一輪收運處置完成后,所有人員必須做好自身消毒,經專人檢查并測量體溫后方可進入生活區(qū)。消毒工作則由經過專業(yè)培訓且有現場消毒經驗的人員操作,準確掌握消毒劑的配制使用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對裝卸區(qū)域地面和墻壁的消毒處理,使用84消毒液或來蘇水稀釋至500毫克/升—700毫克/升(約1∶100)進行噴霧,地面噴藥量為200毫升/平方米—300毫升/平方米,作用時間不少于60分鐘;對醫(yī)廢箱的消毒處理,使用84消毒液或來蘇水稀釋至500毫克/升—700毫克/升噴灑至其表面濕潤等。上述可操作、可檢查、可把控的防疫體系,使一線防疫工作更專業(yè),更精細。
JOAN:
免責聲明
本站行業(yè)新聞資訊欄目所提供的內容有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并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所轉載的文章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站內提供的部分文章和圖片資源或是網上搜集或是由網友提供,若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或個人的知識產權或權益,敬請來信來電通知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標簽: 醫(yī)療廢物,醫(yī)廢處置,醫(yī)廢管理